柳空禅: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

  第一、不要有从众心理。

  一些投资人自身对市场缺乏了解,看其他人赚了钱就盲目跟进,操作也是根据他人或媒体的只言片语。殊不知,市场的变化很快,人们的预期也会变。如果人云亦云,就很可能会被市场抛弃。投资大师彼得·林奇有一个很,的“鸡尾酒会理论”,即在鸡尾酒会上,当股票处于低位时,没有一个人会谈论它;上涨15%时,
也几乎没有人注意;只有上涨了更多之后,人们才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它;而到了真正的高位,所有的人都会谈论它,而且纷纷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。当邻居们都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并希望你听从他们意见的时候,股市可能就到了该下跌的时候了。国人深知“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”的哲学,尤其是知识分子。股市刚刚出现过热迹象时,他们可能会比一般人更加警惕风险,保持观望。然而,当这些有定力的人看到所有入市的人都赚钱,连没有任何金融知识的街坊邻居、大妈大婶都
获得丰厚回报时,就会心动起来。在别人该考虑获利了结之时,反而又忍不住去捡“雪茄烟蒂”,因此很容易接到,一棒。

  第二、“择时”不如“择股”。

  很多投资者往往都更在意买入的时机,而较少关心买入品种的前景。他们认为股票交易就是要不断地“抄底”、“逃顶”,赚取差价,于是就倾向于买低价股、重组股,追逐“咸鱼翻身”的故事。事实上,买股票就是买公司,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追求股票红利。绩差股和亏损股缺乏实际的价值,而重组和业绩复苏往往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即便短期炒高,也不值得追逐。当然,选择好公司,也要以合理的价格买入。如果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不足以支撑其股价,早晚也会下跌。巴菲特说,短期来看股市是“投票机”,长期来看是“称重机”。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理念。

  第三,别把“长跑”当“短跑”。

  投资是一项“马拉松”,可很多人把它当做“撑竿跳”。这从人们对股票行情的关心程度可见一斑。跳动的数字时刻牵动着投资人脆弱的神经,“赚了也惶恐,亏了更惶恐”。巴菲特办公室里根本就没有股票行情机,而国内的很多炒股者天天都在“看盘”,以至于影响了正常上班。一些地方甚至不得不严令禁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“看盘”、“交易”,擅离岗位、擅离职守。银行等柜台人员也忙于“看盘”,而对顾客不理不睬。这正常吗?试想,如果你真是买了价廉物美、值得收藏的投资品,用得着分分钟都掌握其价格的变动吗?相反,价值投资者却可以“夜夜安枕”。巴菲特说,要做好持有十年以上的准备才考虑买入。就算中国证券市场能值得长期投资的品种不多,但毕竟还是有的。不说持有三年五年,就连持有三五个月的信心也没有,必须时刻盯着,那还能算是投资吗?“恐惧与贪婪”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投机心态。

  第四,“一知半解”害死人。

  即便是在西方成熟市场,人们对股市的认知也充满谬误,刚接触股市不过十余年的国人就更不用说了。“全民炒股”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缺乏基本常识的“全民”炒股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如果完全不懂,或许还会相对谨慎一些,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,也会听取“专家”、“高手”的意见。而对于那些求知和征服欲较强的人来说,则会选择“临阵磨枪,现学现卖”。于是,股市里又一个“半瓶子水”就诞生了。“一知半解”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因为坚持一个错误的看法,而蒙受足以致命的亏损。

  第五,切忌“赌一把”心态。

  有许多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投资是否值得,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也没有相应的分析,他们更多是想碰碰运气;也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搞清自己投资的真正目的,他们潜意识里实际上更在意以真金白银进行交易的刺激和“不劳而获”的快感,而不是盈利。为此,他们甚至情愿承担一定的亏损。

  第六,“理财”不是“发财”。

  投资者之间还经常会相互攀比,看到别人赚得更多就会变得浮躁,就耐不住寂寞,忍不住去冒险,完全忘了自己投资的初衷和目标。

今日热点 » 柳空禅: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