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防控逆转态势,中国手上突然多了一些好牌

2020年春节爆发的疫情,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生一次的经历。疫情规模、死亡人数、全球影响,比2003年的非典要高一个数量级。学名COVID-19的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要狡猾得多,对中国与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要大得多。

  如此特殊的情况下,一些统计性的经济指标已经不是关键。如2月PMI数值35.7%历史最低,但这属于被影响的指标。再如前两月进出口额,数值极不正常,没法用来同比计算,即使不公布也是合理的。一季度GDP数值和增长率,也属于被影响的,报出来增长率可能是改开后最低。去分析这些被动的统计数值如何惨淡,意义不大,大众应该也能理解。重要的是经济恢复正常运行。

  要分析对经济的影响,需要对新冠疫情的数据与特性进行细致的分析,再对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本原进行考察。

  一.中国疫情数据统计与预测

  中国大陆疫情的规模大致可以确定下来了,这是中国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。

  湖北以外的外省市3月1日报告累计确诊12917例,新增确诊已经有多日是个位数,如无意外最终应该就是约1.3万人。湖北除去武汉,3月1日报告累计确诊17785例,新增确诊也是个位数5例、3例、5例,最终应该就是约1.8万人。这两个数据非常有把握。

  武汉3月1日报告累计确诊49122例,当日新增565例,每天新增确诊615、319、314、541、348、464、370、383、313、420例,在300-500平台震荡有10天了,迟迟不降让人有些着急。但仔细观察数据,武汉转确诊概率较高的“现有疑似病例”只剩下393例,比前日减少395例,新增疑似仅50例。而一周前的2月22日武汉报告45660确诊,3414例疑似,927例新增疑似。一个确诊病例一般是先进入疑似“池子”,再通过试剂反复测出阳性再确诊。现有疑似和新增疑似明显降下来了,“池子”快见底了,新增确诊也很快会降了。预计很快断崖下跌,武汉最终累计约5.1-5.2万例确诊病例。

  因此,最终中国大陆会是约1.3+1.8+5.1=8.2万例确诊,这与笔者2月21日的微博预测一致。外省市、湖北除武汉、武汉占比分别是15.9%、21.9%、62.2%。这是指官方报告数字,还有一些遗漏的病例,如无症状自愈,应该是难以统计清楚了,但在武汉贯彻“应收尽收”政策后,占比应该不会太高。

  死亡人数方面,3月1日报告外省市死亡109人,湖北除武汉外566人,武汉死亡2195人,31省市共死亡2870例。外省市每日死亡1-3人,逐渐接近1%死亡率。湖北每日死亡30-40人,最终可能死亡人数约3500人,约是SARS死亡人数的10倍。个人预计,最终湖北除武汉死亡率会是3.3%,武汉死亡率5.4%。

  2月21日我在微博上的判断和预测

  传染病死亡率高低对经济影响很关键。如果死亡率很低,事情就没那么严重了,可以当流感处理。新冠病毒很致命的一点,就是死亡率比流感要高一到两个数量级。发病人数过多挤爆医疗资源,死亡率还会暴增。这是中国用非常多病例和死亡数据,给全世界提供的重要信息。特朗普为了股市维稳,将疫情的威胁轻描淡写,是不对的。

  中国基本走完了疫情曲线的一大半,进入收尾阶段了,积累的数据和防疫经验对于世界各国防疫非常重要。但这就和中国经济一样,也有很多成功经验,外国能借鉴多少,就很不好说了。要预测外国疫情如何发展,中国的数据有帮助。但想学中国防控只怕很难,因为疫情爆发后,中国的防控是个巨大的奇迹。

  因为史无前例不惜让经济停摆的超高力度防控,湖北以外各省市的病毒基本没有“社区传播”机会。1.3万确诊病例中,绝大多数都可以追溯来源,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数据奇迹。武汉和湖北输出到外省市的感染者有2000-3000人,在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防控升级前,各地还有一段自由传播的时间。面对这么险恶的形势,到最后只是1.3万人感染,防控之成功是空前的。

  笔者每日跟踪疫情数据,2月8日基于传播型,认为可以乐观预期10天后外省市新增确诊低于50。这个预期精准实现了,笔者又提出2月底外省市“基本归0”,“偶有几个省合计新增个位数病例”。“基本归0”也实现了,2月25日起就基本是个位数了。2月29日外省市400个地区,仅北京新增2例,辽宁丹东1例。

  笔者的实践说明,基于统计数据与传播模型,预测外省市以及湖北疫情数据,是可能的。防控的成功击败了任何悲观预测。

  二.防疫与恢复经济的时间预期

  按SARS防控的经验,要新增数据清零一段时间,才算是防疫成功恢复正常状态。2003年6月24日,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取消对北京的旅行警告,此时北京已经连续12天保持没有新增病例。而6月2日,北京就首次实现了“三零”:零收治、零确诊、零死亡。早在5月19日,北京新增非典确诊病例数首次降至个位数(7例),从社会意义上疫情显著平息了。

  笔者判断,SARS清零的经验很难套用在这次疫情上。从世界范围来说,就算中国防控数据不错,其它国家也很可能处于高危失控状态,世卫会更关注全球疫情。世卫总干事谭德塞2月28日宣布,将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“高”上调至“非常高”。并不是中国这里情况好了,就一切回归正常了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自己如果用高标准的“连续清零”作为恢复正常的标准,将会面对概率性的偶发病例,很难实现。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要狡猾得多,治愈了的有可能检测又呈阳性;一些症状明显的病人反复多次试剂检测都是阴性;还有一些潜伏期超长的感染者,其中一些人甚至不在密切接触者名单中,而是进入了社会。也就是说,难以将新冠病毒象SARS病毒那样“绝杀”。


疫情防控呈大逆转态势,中国手上突然多了一些好牌

  笔者称目前外省市的防控状态为“概率清零”。外省市有疫情的400个地区,每天绝大多数地区新增确诊都是零,从概率角度是清零了。每个人在社会上活动即使不防护,感染概率也极小。但是总有个别地区概率性地跳出1例确诊,而且每天跳出来的地区换来换去。某天外省市全部清零了,过一天又出病例了,无法实现连续清零。甚至有些专家(如王辰院士)预期,新冠病毒可能会潜入人类社会,像流感一样与人类长期共存。

  这个“概率清零”的状态会拖拉得很长,没有办法干净利落地“连续清零”。这对彻底结束疫情、放开手脚大干、放心恢复经济来说,是个很“恶心”的状态。解放了,群众肯定“报复性聚集”,一旦混入一个感染者,就可能传染一大片。不放松,又太可惜了,明明出事的概率很小,被小概率事件把主流人群的生活模式都影响了,服务业受影响太大。

  2月28日的国务院防控情况发布会上,对于“零增长地区再观察28天才能放心”的问题,卫健委巡视员崔钢表示,要精准施策、分区分级落实防控。崔钢介绍,要按照高、中、低风险等级进行差异化的县域防控,“低风险区域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”,“中风险地区逐步有序地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”;“高风险地区集中精力落实防控”,意思是先降低风险为主。

  这个原则非常重要,说明政府对于疫情形势是有清楚认识的,不搞一刀切。分地区按风险评估来,不追求绝对的清零,“28天零增长”是过分的要求。而且这个过程很可能会是动态的,低风险地区“全面恢复”,碰到问题风险提高又开始控制,变成中风险“逐步有序恢复”,甚至变为高风险地区主抓防控。

  这对各地政府以及相关企业、社区,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,考验行政能力,考验运行水平。有些地方政府或者企业,要么就基本停止活动,要么就想一切正常,不可能这么简单。要能灵活切换,时刻观察风险。如果病毒又小范围开始传播,如何处理,需要实践,这会构成不小的挑战。

  可以预期,各地会大力提升常规时间的防疫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水平。以前那种疾控中心与地方卫健委地位不高、人员数量短缺、素质不足的状态,会得到大力改善。公共卫生安全与防疫专业将大规模扩招,工作岗位会大增上万人。

  SARS事件迅速平息,病毒都消灭光了,“安全感”甚至得到了提升。野味照吃,出事就防控。这次新冠病毒可能会反复教育人们,防控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,不时就会卷土重来。政府要切实建立“防疫”的风险意识,而不是走过场敷衍,政府与专家都大意了会酿成大祸。群众也要注意生活习惯,平时注意卫生。有传染风险,病人和接触者都要注意防护,公司运营注意卫生监控。

  以上是中国疫情的发展预期,虽然是进入收尾了,但也不简单。恢复正常要根据风险评估来,各地分别实践。企业也要评估各地的风险,相应开展业务。随时可能反弹,要能有效应对,不要被反弹弄成不可收拾或付出太大代价。这要求相当灵活的处理,既不能死板低效率,又不能太放松出大事。

  从各地实践来看,是在认真摸索办法,测温枪、口罩储备、数据收集监控,在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常规工作,甚至成为长期的日常。笔者对此表示谨慎乐观,中国人本就善于变通,体制也有灵活机动的一面。

  只要认真坚持防疫安全的大原则,各地肯定能想出有效的办法,同时实现高效与安全。而中国科技生产力的发展,能为此提供坚实的基础,能够对极大范围的人群,实现高效的实时安全监控。

  各地企业、群众不要着急,当地政府肯定会拿出适合本地的运行办法。笔者认为,中国必然可以在防疫成功的同时,基本实现恢复经济,而且这个过程不会很长。春节开始的“大国战疫”取得了空前的成功,极大减小了潜在风险,为恢复经济打下了极好的基础。

  每周过去,社会经济运行都会明显恢复一些。预计到4月中,外省市应该就基本恢复正常了。不是回到从前完全放松的状态,而是基本正常,不用口罩了,学校也开学了。还有些风险的地区就迟一些,应该不多。湖北和武汉要晚一到两个月,情况更复杂一些。

  也就是说,个人预计外省市还要1个多月的过渡期来恢复正常。这已经算是相当快了,预期明确了,相关企业也好作打算。本来是春节就要正常停工半个月到一个月。因为疫情,外省市花了一个月时间奋力战疫,没有浪费太多时间。再用1个多月的时间恢复正常,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并非不可承受的代价。本来经营就会有各种风险,出1-2个月的乱子是常见的事,要想办法过难关。只不过这次几乎所有企业都面对这样的问题。

  恢复正常运营模式,但数据指标不一定立刻恢复,这需要更长时间。一旦数据指标正常了,还会发生“抢回损失”的补偿效应,时间越长,连一季度损失的经济数据也能补回来一些。如一季度停掉的工业生产,二三四季度加班加点补回来。一季度的服务业消费受影响很大,有的还没法补,如春节看电影的时间很难找补,但是在下一年就会以高增长的形势补回来。

  所以,不宜过于看空经济,短期的经济数据情况太特殊不用太在意,而且人们都有预期了,自然就会考虑进去。

  这说的是中国大陆内部的恢复情况,和境外的关系问题更为复杂。但是先在中国内部基本恢复正常运行,是最重要的任务,否则和境外更搞不清。

  三.全球疫情发展判断

  疫情在中国爆发的时候,确诊数字不断冲高,武汉“中心开花”输出到全中国的架势,震惊了世界。一开始全球预期是,这是中国的巨大灾难,和别的国家关系不大。美国甚至认为“机会来了”,暗中兴奋。美国商务部长罗斯1月30日表示,中国疫情“让企业在审视其供应链时多了一份考虑”、“疫情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到北美”。

  不少论文对中国疫情规模进行了预测,基本认为中国的疫情规模会非常惊人。钟南山2月27日说,他们预估中国2月中下旬达到疫情高峰,当时确诊病例会是约6、7万人。但投到国外权威期刊被退了回来,因为境外学者普遍预期要高得多,如认为2月初就会有16万人感染。有人发消息给钟南山“你的话几天之内就会被碾个粉碎”。

  中国企业与舆论界也是比较悲观的。本来就有经济增长率下行的压力,有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,再加上史无前例的疫情让经济运行冰冻,持续时间与连锁反应会如何都心里没底。2月3日A股重新开盘后几乎跌停,就是这种情绪的反应。

  但是到现在可以说形势迅速逆转了。一是中国各地的防控,包括在湖北武汉的防控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,数据大幅改善,击败了国外的悲观预期。二是邮轮、日本、韩国、伊朗、意大利相继疫情爆发,确诊人数上升极快,还幅射多国。三是美国、欧洲股市发生金融危机式的暴跌,道指一周跌掉12.36%,从高点到低点下去了5000点,全球资本市场震动。

  从疫情安全、市场机会来说,中国甚至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了,短短一个月就发生了惊人的逆转!其原因,是发生危机时的应对。中国有勇力应对挑战,而且还做得相当漂亮,就能化危为机;世界各国应对不好,隔岸观火就可能变成自身难保。

  新冠病毒在武汉把中国打个措手不及,自由传播一个月,1月23日封城时感染者约万人。而且恰逢春节,湖北与武汉输出让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有了病例,并且开始了传播,很难想象更差的局面了。中国大部分省市,输入的病例都比日本、韩国、伊朗、意大利要多得多,人口也普遍好几千万。可以说中国自己面对的是世界上最严峻的防疫形势。

 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介绍了《柳叶刀》论文的预测,上海感染人数,无干预是80万,防得较好是8万。这类论文都是用带参数的“指数增长”数学模型做的,调点参数感染人数就能差出去好几倍。但怎么调也不可能调出上海实际337例的结果,任何指数增长数学模型都无法预测到,这是超乎想象的成功。而且这个成功发生在所有30个外省市。

  要预测这种成功,需要用“线性增长”的数学模型。笔者在1月29日就预测外省市在严防下是线性增长模式。这种模式下,感染链条无法延伸,只是被感染的人陆续发病确诊。只要用线性增长模式来分析,预测到外省市的防控成功并不难。由于当时数据太少,笔者没有搞明白线性增长的基数,后来数据多了才将外省市感染者人数预测调整到1.3万。另外对于武汉与湖北的预测过于乐观,由于情势太紧张隔离做得不好,武汉与湖北进入线性增长要晚一些。

  外国论文几乎没有正确预测到中国防疫如此成功的,因为首先就要立论承认: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严控卓有成效,中国各地已经进入线性增长模式。这等于事先就认为中国能防得非常好,显得不“中立”。但是外国论文对于全球数据是有意义的,中国以外疫情爆发的各国适合用指数增长模型分析。

今日热点 » 疫情防控逆转态势,中国手上突然多了一些好牌

赞 (0)